網站由香港佛教聯合會佛化教育組設立,旨為提供一多元化之互動電子平台,以促進佛化德育及價值教育之發展。歡迎學校師生和各界人仕提供作品刊登。

《安的種子》──以一顆平常心生活,靜候千年蓮花的盛開 (文:王冰博士)

0
2020042902

網上圖片

老師父分給徒弟本、靜、安每人一顆古老的蓮花種子。他說:「這是幾千年前的蓮花種子,非常珍貴,你們去把它種出來吧。」師父給徒弟出了一道考試題,他要用這個方法來測試一下三個徒弟的心性,看他們如何用自己的方式來種植這顆千年蓮花的種子。

本:「我要第一個種出來!」

本拿到蓮花種子以後,心急地想第一個把蓮花種出來,便跑去找鋤頭。這時是冬天,他不顧天寒地凍,便將種子埋在雪地裏面。等啊等,卻怎樣也等不到種子發芽,他於是發起了脾氣,憤怒地刨開地下,把鋤頭也摔斷了。

急功近利的本沒有種出千年蓮花。

靜:「怎樣才能種出來呢?」

靜相信自己一定能種出千年蓮花。他為種子挑選了一個最好的金花盆,也去查閱教人如何種植蓮花的書籍。他使用最名貴的藥水,小心地將種子種在金花盆裏,再將花盆放在溫暖的房間。種子發芽了,靜把它當作寶貝一樣地呵護,用金罩子罩住它。這樣一來,幼芽得不到陽光和空氣,很快就枯死了。

對種子過度關愛的靜也沒有種出千年蓮花。

安:「我有一顆種子了。」

安收到種子以後,很是珍惜。他先把種子放在小布袋中,掛在自己的胸前。然後和平常一樣在寺院做他該做的事──到市集買東西、下大雪時打掃寺院內外的積雪、做齋飯、挑水、晚課後去散步⋯⋯當春天來臨,他將千年蓮花的種子種在池塘裏。種子很快發芽了,安很歡喜,他靜靜等待。終於,「盛夏的清晨,在溫暖的陽光下,古老的千年蓮花輕輕的盛開了。」 

順應自然法則、有一顆平常心的安種出了千年蓮花。

三種處理事情的態度和方法

想一想,故事中的本為了甚麽而心急?如此急切地去做一件事,對事情的發展有幫助嗎?靜對種子過於愛護與重視,對種子的成長有幫助嗎?安平靜的日常生活是否因為千年蓮花種子的到來而被擾亂?

我們不妨再進一步思考:是否只要將蓮花種出來,便完成了老師父交待的功課呢?如果照顧得當,即使是在冬天,在小小花盆裏也可能種得出蓮花來。但是,有沒有人站在蓮花的角度想一想,何時才是蓮花種子播種的季節?何地才是蓮花的宜居之地?

本、靜、安種植蓮花種子的過程,呈現出三種處理事情的態度和方法。本急功近利,做事情想要搶頭功。他的性情急躁,當事情不順利,還會大發脾氣;靜非常在意事情的成敗,亦追求外在形式的完美,而過量的愛與呵護反而對事情本身造成致命的傷害;安懂得珍惜,亦尊重自然法則。他平靜淡然,每天仍會做好自己平日該做的事情,在該播種的季節裡播種,耐心等待,終於有所收獲。

等待的智慧

一本好的圖畫書,總可能呈現出多種角度,衍生出多種意涵,因此引發大小讀者各自體會,有不同的解讀。

台灣知名兒童文學作家林良先生說,這是一個「關於『等待』的故事,故事所演示的是一種『等待的智慧』。這種智慧來自對大自然法則的認識、尊重和順應……這也正是大人對孩子成長所應該具有的『等待的智慧』。」

身為父母的成人讀者不妨深入思考,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有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與空間?我們有沒有過於急切地拔苗助長?

圖畫與文字

《安的種子》文字冼練,圖畫頗具傳統東方色彩。文字作者王早早在開篇第一頁,只用了簡單的一句話:「老師父分給本、靜、安每人一顆古老的蓮花種子」,便交待出故事中的全部人物以及人物關係,還有圍繞「古老的蓮花種子」而展開的故事背景。同頁的圖畫(左頁)繪出一座古樸的寺院外觀,有朱紅色的木門和深灰色的屋簷。書的右頁繪出殿堂內的場景:老師父看著手中的三顆蓮花種子,三個徒弟則望向師父,神情各異。畫中描繪出殿堂內的陳設細節——垂下的經幡、香爐、紅燭、木魚和磬,是寺院殿堂的真實場景。緊接的第二個跨頁,文字依然精簡,以三句話分別描述三個徒弟的內心思想:「『我要第一個種出來!』本想。」『怎樣才能種出來呢?』靜想。」「『我有一顆種子了』安想。」圖畫部分的配合,以三個徒弟的身體語言和神情暗示出他們各自的性情,為故事的發展埋下伏筆。

接續的幾個跨頁均采用此種平行敘事的方式,在同一頁面呈現出不同空間與時間的跨度。例如,表現三個徒弟在同一時間不同空間的所作所為——當本跑去找鋤頭的時候,靜正在挑花盆,安則把種子掛在自己的胸前;當本把種子埋在雪地裏時,靜正在書架上翻找種蓮花的書籍,安則在市集為寺院買東西……以同一時間跨越空間的平行發展方式繪畫,具有極強的表現力及對比性,圖畫與文字在同一頁面的劃分與布局亦十分精妙,令大小讀者對三個徒弟的性情行為一目了然,讀來意味深長。

圖畫以外——藝術的真實

《安的種子》一書的圖畫作者黃麗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多年來一直專注於兒童讀物繪畫的創作與研究。這本圖畫書中描繪出漫天飛雪中的古老寺院、殿堂與樓閣,一定帶給大小讀者以強烈的印象。黃麗曾在一篇回顧文章中提及書中所繪寺廟的原型取材自陜西西安興教寺,她在創作期間曾多次前往采風。她還提到,在2008年初,西安下了一場大雪,那時她想去興教寺拍攝雪景圖片為圖畫作參考。寺院地處半山,她很擔心雪天路滑難行,但是當到了山腳下,便發現通往寺院的路上積雪已經被清掃乾淨。走進寺內卻發現寺內的積雪未來得及清掃。她感到有些奇怪,因為通常人們會先將自家院落的雪清掃乾淨,再去清掃外面。她便向當時年近九十歲的老和尚請教,老和尚只是淡淡地告訴她,先清掃寺外的積雪是為了要方便上山的人。

那次的「遇見」,便成為書中掃雪圖畫的由來。當2011年的冬天黃麗再度前往興教寺時,仍然是在一個雪天,那時老和尚已經圓寂,由一位年輕的出家人接任住持。廟門外的路上積雪仍然被清理得乾乾淨淨。她說,「重游舊地,那些人仍舊令我感動……這種真實的感受一定就是我們常說的『藝術的真實』。」

順應自然法則,以一顆平常心生活

在《安的種子》一書中,一顆蓮花種子的到來,並沒有打破安原來的生活。他仍然會做好自己平日該做的事,以一顆平常心生活。他懂得遵循自然規律,在播種的季節播種,將蓮花種在屬於它的地方,令其自然生長。

原來,成長可以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順應自然法則,以一顆平常心生活。終有一日,我們心中的千年蓮花將會盛開。

*本文原刊載於佛門網,現已取得作者王冰博士與佛門網之同意於本平台轉載,特此鳴謝。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