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由香港佛教聯合會佛化教育組設立,旨為提供一多元化之互動電子平台,以促進佛化德育及價值教育之發展。歡迎學校師生和各界人仕提供作品刊登。

《留芳頌》電影介紹與感想 (文:昂然踏着前路去)

0
2020061701_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渡邊臨終時在公園快樂歌唱一幕

日本殿堂級導演黑澤明的1952年電影作品《留芳頌》,淋漓盡致地探討人生與活着的意義。這部偉大作品獲選當年《電影旬報》十大電影第一位,亦是1999年《電影旬報》票選日本影史最佳電影第十一位,絕對是萬千影迷心目中的不朽傳奇。(以下內容含有大量劇透,如讀者有意觀看這齣電影,請先欣賞電影後再看下文,以免影響觀賞電影的最佳體驗。)

志村喬飾演的主角渡邊勘治,是市公所市民課課長,算是職位稍高的公務員。他數十年如一日,每天的工作只是查看堆積如山的文件,然後在上面蓋印章。遇有市民投訴和提意見,就轉交其他部門處理。其他部門亦是相同的官僚作風,把工作和責任推給其他部門,總之人人都是無所作為。此時,渡邊還不知道自己已患上胃癌末期,生命只餘下不足半年的時間。

旁白慨歎地指出,現時主角其實不值一看,因為現在的他只為消磨時間而活,不算真正活着。其實他像一具死屍,早在二十年前已經死了,在那之前他還算活過,曾經想幹點事情,但他早已失去熱情,為了保住職位,認為甚麼也不做最好,於是所有時間就消耗在市公所無意義的忙碌中。這時,市民課的年輕女職員小田切跟同事分享一個笑話,她說:「據說你從沒請過假,嗯,原來市政府不能沒有你呀!不,我是害怕市政府知道沒我也可以。」這笑話正好幽默抵死地道破課長的處境。

電影每一幕戲都劇力萬鈞,沒有任何一句對白或動作是多餘的,既精妙地刻畫人物性格,更重要是鋪陳主角渡邊由死而生的心路歷程。故事開始時,渡邊雖生猶死,正如小田切後來告訴渡邊,她暗地裏曾為他起綽號「木乃伊」,就是死屍的意思。渡邊看醫生後準確猜中自己患胃癌且時日無多(半個世紀前的醫生似乎認為要為臨終病人設想,不會把實際病情告訴病人),他大受打擊不再上班,踏上尋找活着意義的路途。

渡邊是一個社會小人物的縮影,他跟家人缺乏溝通,工作既忙碌又無聊,賺錢就只顧儲起來不願花費,這一切都深深引起觀眾的共鳴,因為大部分人的生活就跟他的一樣。死到臨頭,才驚覺生命可貴,懊悔從來沒有好好活過。渡邊後來去酒館買醉,他向新認識的小說家朋友傾訴心曲:「雖然我想快點死,但不能死,我死不暝目,我不知為何活到這把年紀。」他說自己快死了,儲了幾十年的錢已毫無意義,懇求對方帶他去盡情花錢享樂。新朋友高呼享受人生才是美德,於是帶他去打波子機,又去聲色場所唱歌跳舞玩樂。

不過,縱情享樂只是一時三刻的歡愉,這種快樂是虛幻的,讓渡邊更迅速地覺醒。我們看見渡邊在夜店把雙眼睜得更大,泛起淚光悽涼地唱歌,歌詞大意是「生命多短促,少女快戀愛吧!」嚇得眾人退避三舍。

小田切因為辭職信需要渡邊蓋印,於是特意前往渡邊的住所找他。跟小田切的對話,讓渡邊解開了不少心結。渡邊早年喪妻,為了兒子終身未有再娶,對於小田切為自己起綽號木乃伊,他沒有生氣,反而慨歎自己為了兒子做了三十年木乃伊,可惜兒子一點也不關心自己。小田切認為他不應該把責任推到兒子身上,兒子根本沒有要求過他做木乃伊。渡邊最後一次跟小田切的會面,獲得徹底的覺悟。

二人相約在一間餐廳,這幕戲的舖排一直為人津津樂道。鏡頭前,小田切疑惑渡邊這位老人家為何近日經常纏住自己,渡邊欲語還休。在二人身後,一班年輕男女準備生日蛋糕,興奮地等候壽星女駕臨,歡笑聲不絕。渡邊鼓起勇氣告訴小田切自己身患絕症,仿似一片漆黑中遇溺徬徨掙扎,他這具木乃伊很羨慕小田切又年輕又有活力,希望可以像她一樣好好做人,懇求她教自己要怎麼做?小田切嚇了一跳,語無倫次地說自己平常只不過是工作和吃飯。小田切的新工作是在工廠生產玩具兔,這時她從袋中拿出一隻玩具兔,上鏈放在餐枱上跳動,她說:「做點東西出來吧!」渡邊絕望地說:「在市公所能做甚麼?」「轉換工作吧!」「太遲了。」不過,片刻後渡邊改變想法:「不會遲,不會沒可能,在那兒也能做事。」渡邊立即站起來,步下樓梯,這時那位壽星女也出現,步上樓梯,眾人高唱生日快樂歌為她慶祝,同時也寓意渡邊的重生。

渡邊在市民課找到他要做的事,就是處理電影開始時一班婦女投訴黑江町的明渠有蚊患嚴重等衛生問題,希望政府填平它並建立公園的事情。整齣電影的背景音樂不多,但這一幕卻奏起生日快樂的音樂,強調渡邊已展開新生命。

鏡頭一轉來到渡邊喪禮的守靈儀式,從記者、副市長、各部門官員、市民課職員、居民等人的對話,我們得知公園奇蹟般落成了,但渡邊卻在一個落雪的夜晚死在公園內。一眾記者質問副市長,他們調查到建立公園是渡邊四出奔走辛苦遊說各方的成果,居民亦有目共睹,卻慘遭準備競選的副市長奪去所有功勞。

副市長辯稱渡邊是死於胃癌引起的內出血,不是自殺或凍死,所以他死在公園內並不是一種控訴。當感恩渡邊的居民前來拜祭哀悼,副市長才感到丟臉,索然無味地提早離場,留下來守靈的市民課職員等人就借醉盡訴心底話。大家對於渡邊五個月前性格大變感到大惑不解,根據回憶中的蛛絲馬跡,最終推斷渡邊必定自知時日無多,才會脫胎換骨變成一個令人敬佩、幹實事的人,這時其中一人說得好:「但我們也隨時會死啊!」眾人一時間無言以對,後來也有人承認相比之下大家都只是人渣。醉酒時,大家興奮地立誓要繼承渡邊的精神,翌日清醒卻又故態復萌,繼續往常的官僚作風推卸責任。實在非常諷刺,究竟這些人甚麼時候才是真正的清醒呢?

這齣電影的結局苦樂參半。苦的是,渡邊父子留下未有好好道別的遺憾。渡邊在世上最疼愛的人是獨生子光男,但兩父子一直欠缺溝通,更因連番誤會導致渡邊一直未能將罹患絕症的惡耗告訴兒子。直至在喪禮上,兒子聽到父親的同僚追憶往事,才恨錯難返,哭成淚人。雖然故事這樣安排太殘忍,但通常遺憾才會讓人銘記在心,汲取教訓好好珍惜自己的家人。

至於樂,我們知道渡邊在人生最後數月的時間充滿幹勁,完成心願後在臨終一刻是快樂的。一位下屬憶述有次跟隨渡邊前往總務課遊說,當時已經努力了兩星期都徒勞無功,令人非常氣憤,他問渡邊:「你不覺得生氣嗎?」渡邊卻淡然回答:「我不能憎恨人,我沒有這種時間。」又有一次,下屬看見渡邊停下腳步,欣賞黃昏美景,他說:「真美麗,三十年來從沒注意過黃昏。」然後渡邊突然醒悟:「但我沒有這種時間。」又怱忙趕路了。渡邊似乎知道自己要離開人世,就把存摺和辦退休金文件放入寫有光男名字的袋中,然後獨自離家前往公園,好好欣賞這個他付出了人生最後時光去完成的作品。一位巡邏警員專程來到喪禮,送還在公園拾到的渡邊帽子,並憶述在渡邊離世的晚上,看見他在公園盪鞦韆和投入地歌唱,明顯看得出他很快樂。

這齣電影留給觀眾思考的問題是層層深入而且豐富的。首先是每個人必然會面對的人生課題:活着的意義。渡邊最後找到的答案,就是全力以赴去做有益於其他人的事,這也是留芳頌這個名字的意思。進一步思考,渡邊花費五個月時間建立一個公園造福居民,那之前白過的三十年不是很可惜嗎?試想像,如果所有人都像渡邊一樣及早思考死亡和覺悟,以造福後世為己任,這個世界將會有怎樣的改變呢?在家庭的層面,跟親人好好溝通,避免留下遺憾,亦是這齣電影留給觀眾的一個深刻教訓。

佛家講無常,就是指世間現象處於不停的變化狀態,並不是永恆存在。生死固然是生命的重大變改,但其實每一刻萬事萬物都在變化中。花開葉落,甚至身體上髮膚齒甲的微細變化,都是我們思惟觀察無常的修行機會。要緊記,無常也是活潑無限的可能性,事物可以壞滅,亦可以生成,好壞禍福就視乎我們是否具備足夠智慧,及時把握,隨緣放下,不要執着。渡邊患上絕症固然是不幸,但死亡預告卻成為他覺悟人生的契機,告別渾渾噩噩的日子,從這角度來看也算是一種幸運。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