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由香港佛教聯合會佛化教育組設立,旨為提供一多元化之互動電子平台,以促進佛化德育及價值教育之發展。歡迎學校師生和各界人仕提供作品刊登。

《春在枝頭─靜七開示錄》介紹 (文:桂魄流光)

0
2020082801

繼程法師著:《春在枝頭─靜七開示錄》,香港:佛教青年協會,2012年

《春在枝頭─靜七開示錄》書名令人聯想到唐朝無盡藏比丘尼的悟道詩句「春在枝頭已十分」,喻意悟道在心中,不用遠求。繼程法師在書中逐步引領我們了解禪修實踐上的各種狀況、修行者應有心態、各式問題及對治方法等,論述清晰細緻而且完美融入佛理,對喜歡禪修和佛法的人來說肯定如獲至寶。

法師在自序稱本書是1995年兩次靜七的開示內容,而自序日期為1996年,很可能是最初出版年份。本書適合對禪修和佛學有基本認識的人,閱後當可深入了解禪修,乃至禪七、靜七等密集禪修課程。法師在書中指出,修習止觀法門其實是對身心作一個相當大的調整。(P.3)假如日常有禪修習慣,這些功夫就會不斷累積,更可通過密集禪修課程將這些力量凝聚起來。進入禪堂用功時,要放下所有可能成為障礙的心態,然後以真誠、單純的心念去調身、調息和調心,而最重要的是讓內心得到薰習和淨化。

很多人會發覺開始數息時,念頭又散又沒有力量,這是因為我們的前五根習慣攀附外在的五塵,兩者相應就生起意識作用,於是意識活動就越趨強烈粗糙。其實心是一組一組的作用,如果我們習慣往外攀緣,經常讓它活躍慣了,就難以馬上把它拉回來,所以我們要鍛鍊它。

我們可以依前五根來修行,例如「專注在呼吸進出的觸覺上,慢慢讓心穩定……我們不斷的讓念頭專注,不斷的清理一些妄念雜念,也不斷的讓自己的心安住在更深細的狀態。」(P.42)簡言之,禪修就是讓我們從比較粗的現象調到更細的狀況,「我們心的作用一般上比較細。心的作用包括我們前五根的作用,前五根所依的五識則比較粗,它一直對外攀緣、接受訊息。如果常常如此的話,我們很容易被這些粗的作用拉走,甚至連呼吸也難於覺察。我們的呼吸比較細,所以用功時我們要把心調到與呼吸相應,才開始數。」(P.49)

 我們不斷讓心轉入更細更穩的狀態,「心一調細,色身也會跟著調細,呼吸自然也會細。」( P.53)當心能夠安住在穩定專注的狀態,我們就可以調整方法,改做一些觀想。這時,我們平常對佛法理論的掌握就起著關鍵作用,因為到了觀想階段,我們要依照自己所了解的理論如十二因緣、無常等,一步一步觀下去,過程中這些理論會對我們產生薰習作用。「我們依理論來薰習它(心),從外在的薰習逐漸到內在深細的淨化,乃至到達最極深細的一層去淨化它!」(P.55)

法師在往後章節深入探討無常、因果和慈悲等佛理,當中特別是第七章〈全力以赴〉、第十一章〈觀心無常〉和第十二章〈剎那永恒〉,對無常的開示極為透徹精彩,誠意推介給大家再三細看。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