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由香港佛教聯合會佛化教育組設立,旨為提供一多元化之互動電子平台,以促進佛化德育及價值教育之發展。歡迎學校師生和各界人仕提供作品刊登。

佛教菩提學校桃李馥郁 師生情誼跨越65載

0

文:逸之

圖:佘冠濠、卓民倫、高勵節女兒、香港佛教聯合會

2025年10月26日,六位佛教菩提學校老師出席學校65周年聚會。左起:李寶慧老師、黃子美老師、鄭光文老師、卓民倫老師、劉少屏老師和佘冠濠老師。

2025年10月26日,六位佛教菩提學校老師出席學校65周年聚會。左起:李寶慧老師、黃子美老師、鄭光文老師、卓民倫老師、劉少屏老師和佘冠濠老師。

佛教菩提學校65周年師生大合照

佛教菩提學校65周年歷屆師生聚會,出席人數達到200人。

佛教菩提學校65周年師生大合照

佛教菩提學校65周年師生大合照

  香港佛教聯合會成立80年以來,在不同年代開辦過多所中小幼學校。大部分學校由開辦至今一直營運,服務着香港教育界;少部分因為時代變遷,已經停辦,其中一間是其開辦的第三間小學─ 佛教菩提學校。佛教菩提學校座落於黃大仙徙置區M座及O座地下,分上、下午校,從1960年辦學至1986年,共26屆。

  佛教菩提學校教師秉持校訓「明智顯悲」與佛教眾生平等之精神,致力實踐有教無類的理念,26年來盡心盡力教導學生,令他們學業成績突飛猛進,品德修養臻於至善。學校在家長及坊眾間有口皆碑,不過隨着黃大仙徙置區遷拆,學校已於1986年停辦。校友對母校感情歷久彌新,他們多年來各自聯繫老師敘舊,2008年起差不多每年合辦大型的師生聚會,延續深厚情誼。

  香港的佛教學校作育英才無數,有畢業生在不同場合表示,佛教學校人情味特別濃厚,教師分外關懷備至,讓學生在各方面獲得悉心栽培。佛教菩提學校是當中的佼佼者,該校雖已停辦,但當年那份師生情、學友情還在。今期找來該校幾位退休老師和校友,讓他們分享昔日任教及就讀的點滴。

傾盡全力 提升成績

  今年92歲的退休老師卓民倫表示,佛教菩提學校得以建立,實有賴黃大仙覺蔭園住持妙通法師、佛聯會董事黃允畋居士(後來在1962年擔任副會長)和時任會長筏可法師。他說:「妙通法師的心願就是讓黃大仙區的孩子有讀書識字的地方。」

1960年9月6日,佛教菩提學校舉行啟鑰典禮。(相片提供:佘冠濠)

1960年9月6日,佛教菩提學校舉行啟鑰典禮。(相片提供:佘冠濠)

學校啟鑰典禮由徙置事務處助理處長陶建(K. W. J. Topley)主持(左三)。右一至右三:佛聯會會長筏可法師、校監黃允畋居士及其太太,左一至左二:佛聯會副會長陳靜濤、高級教育官謝振有。(圖片提供:佘冠濠)

學校啟鑰典禮由徙置事務處助理處長陶建(K. W. J. Topley)主持(左三)。右一至右三:佛聯會會長筏可法師、校監黃允畋居士及其太太,左一至左二:佛聯會副會長陳靜濤、高級教育官謝振有。(圖片提供:佘冠濠)

  退休老師佘冠濠稱:「六十年代香港津貼小學很少,『菩提』可說是先頭部隊進駐黃大仙,造福區內居民,頭幾屆很多學生在入學時已經十幾歲了。」

  佛教菩提學校校舍簡陋,資源匱乏,卻匯聚了一群充滿教育熱誠的好老師,全心全意教好學生。卓民倫在菩提下午校教高小數學科,亦曾任訓導主任。校友們異口同聲稱讚他溫文爾雅,教數學一流,令他們終身受用,無論腦筋和思考都更靈敏。小六假期回校補習,卓民倫預先教中一課程的代數,令他們升上中學後,數學成績超越同齡學生。

  退休老師鄭光文溫柔而堅定地說:「我以做『菩提』老師為榮,為這些學生感到驕傲。除了音樂科,差不多所有科目我都曾經任教。」她表示,佛教菩提學校非常着緊學生成績,六年級一定要課後補習。雖然學校分上下午校,但所有老師和小六學生都自願變成全日制。讀上午校就要下午補課,讀下午校就要上午補課。

  全校上下一心爭取最佳成績,結果學生在升中試屢創佳績,順利升讀中學,多位學生考入名校,令學校開辦短短幾年間就聲譽卓著。1963年,佛教菩提學校第三屆畢業生當中出現了一位狀元。卓民倫表示,當年全港參加升中試的小學生有幾萬人,成績最好的150名學生可獲政府獎學金(中學五年學費全免),而「菩提」狀元楊卓輝就考獲中、英、數一級成績,成為其中一位獎學金得主,為母校打響了知名度。

  當年佛教菩提學校沒有禮堂和運動場,畢業典禮要借用附近孔教學院大成中學禮堂舉辦,體育課就善用公園的公共設施,校方還舉辦學校運動日、遊戲日等。雖然校舍設施不足,但不少學生在佛聯會聯校運動會、校外運動比賽和舞蹈比賽等,總是屢獲殊榮。

佛教菩提學校師生郊外旅行照片,後排舉手者為高勵節老師、中間高大者為許復琴老師,其左前方為伍步瑤老師、後排右一為卓民倫老師。(圖片提供:高勵節女兒)

佛教菩提學校師生郊外旅行照片,後排舉手者為高勵節老師、中間高大者為許復琴老師,其左前方為伍步瑤老師、後排右一為卓民倫老師。(圖片提供:高勵節女兒)

佛教菩提學校學生在一項乒乓球比賽上榮獲季軍(圖片提供:高勵節女兒)

佛教菩提學校學生在一項乒乓球比賽上榮獲季軍(圖片提供:高勵節女兒)

身教言教 終身受用

  佛教菩提學校老師教學出色,他們的身教更讓學生折服。一位校友表示,上世紀六十年代香港市民普遍貧窮,有學生面臨輟學困境,也有學生在嚴冬下缺乏禦寒衣物,老師知道後總是慷慨解囊或籌募捐款,幫助學生解決燃眉之急。他們發自內心、雪中送炭的義舉,深深感動了所有學生,成為學生日後待人處世的榜樣,同樣要求自己盡力幫助有需要的人。

  1991年,香港政府修訂《教育規例》,規定教師不得向學生施行體罰,在此前本港的學校普遍盛行體罰。佛教菩提學校一位校友稱自己是全校最頑皮學生,每日都要見訓導老師,最少被罰打三下手板。他表示,卓民倫老師跟一般訓導老師不同,會對學生曉以大義,並引導學生反省:「你覺得自己對還是錯呢?若你覺得對就行出去,離開校務處,錯的話就伸手受罰。」結果他每次都服氣伸手領罰。

  第十四屆部分校友認鄭光文老師做契媽,師生感情深厚。他們記得就讀小五那年,幾位同學好不容易取得老師的地址,寒假時大家都很掛念她,就結伴從黃大仙乘車到筲箕灣向她拜年,大家度過了快樂的時光。

  佘冠濠以前教中文和美術科,他在佛教菩提學校任教數年後就轉往其他學校任職。鄭光文透露:「有三位老師從開校一直服務至停辦,就是卓民倫老師、蘇玉清老師和我自己。」他們其後轉往佛教中華康山學校執教,而卓老師更升至副校長一職。

  佛教菩提學校的校友深深感恩老師的悉心栽培,令他們發奮圖強、力爭上游,長大後成為裁判官、律師、建築師、校長、教師、紀律部隊、商人、音樂人等,遍佈各行各業貢獻社會。部分校友表示大家對菩提老師極為尊敬和思念,因為當年老師的慈悲奉獻,在他們內心播下美善種子,所以每次師生聚會總是一呼百應。

佛教菩提學校幾位教師今年8月16日接受訪問:鄭光文、卓民倫、佘冠濠(前排左至右);四位校友。(後排)

佛教菩提學校幾位教師在2025年8月16日接受訪問:鄭光文老師、卓民倫老師、佘冠濠老師(前排左至右);四位校友。(後排)

佛教菩提學校50 週年師生聚會(圖片提供:卓民倫)

佛教菩提學校50 周年師生聚會(圖片提供:卓民倫)

人生座右銘

  訪問那天,佘老師有要事先行離席,本刊其後邀請留座的兩位退休老師分享人生座右銘,以勉勵讀者和時下年輕人。卓老師字字珠璣,發人深省:「活在當下,不要比較,用心學習,做好自己!」鄭老師提供兩個座右銘:「滿招損,謙受益」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她認為這兩句說話讓人一生受用,她曾贈予很多學生。

  佛教菩提學校營辦26年的歲月中,出現了很多模範老師及無數精彩感人的師生故事。筆者感恩佛教菩提學校的退休老師和校友接受訪問,讓大家了解更多教育界前輩在歷史長河中奠定的基石。

(本文轉載自《香港佛教》第785期)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