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由香港佛教聯合會佛化教育組設立,旨為提供一多元化之互動電子平台,以促進佛化德育及價值教育之發展。歡迎學校師生和各界人仕提供作品刊登。

談談靜觀的好處 (佛教黃鳳翎中學 莫濋嵐同學)

0
2021012904

當因緣具足,事情總會開花結果。

學業、工作、經濟、社交……,幾乎每一個人都會被不同方面的壓力纏繞着。我們腦海中滿滿是複雜細微的想法,周而復始,無法專注於每一件事,變得心神恍惚,導致負面情緒的生起。可是,人們要控制自己的腦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越想放下壓力,壓力便越難消除,最後變得只懂得抱怨和責怪,在疲憊的喘氣中度過每一天。

在學校內的佛學課,我認識到了靜觀。靜觀能夠讓我們有意識地,以一個不加批判的心,把注意力帶回到此時當下的自己,覺察自身的思想、情緒和身體反應,以一顆潛在的慈心,如實接納自己當下的所有經驗,接受身邊發生的一切事物。就像我第一次我嘗試練習靜觀時,特地選了一個家裏沒人的時段,希望能夠更加好地體驗靜觀。慢慢的閉上眼睛,專注於周圍的環境,聽到鳥兒的吱吱聲,當下是多麼愉快平靜。可是,幾聲突如其來的「汪汪!」把我嚇了一跳,隔壁電視聲音同時傳入耳中,我心中不禁升起了一絲惱怒,埋怨他們破壞了我的靜觀之旅。這次的嘗試讓我明白到即使我認為自己安排得多好,也總會有一些無常的因素出現,任憑你我也控制不到。也許,越是刻意,便越是不能達到所想,這種刻意正正是生活上的執著,也是壓力的源頭。

第二次的嘗試,是在交通工具上,當時天氣悶熱,眼看離到達目的地還有一段時間,我便忽發奇想,看看在車上能不能做到靜觀。正在進行之際,一位「大媽」接起來電後吵鬧的聊天聲讓我皺了皺眉,下意識地想開口責罵之時,我頓了頓,想起上次在家裏的經驗,我想或許我應該只作觀察,不作批判?於是我重新專注於周圍的環境,聆聽不同的聲音,觀察它們的由來,當我靜下心來,我發現那位「大媽」的聲音變得沒有那麼刺耳和突出,似是和周遭的聲音融為一體,想要責罵他的想法煙消雲散,也生出一種感恩的情緒,感恩她讓我感受到靜觀所帶來的平靜。

還有一次的嘗試是在學校裏,成績總是名列前茅的我,多多少少也會有些好勝心,在某一次的考試成績公布,我聽著老師慢慢宣佈前十的名字,直到老師將第十名的名字叫出,我眼底劃過一絲愕然,怎麼沒有我的名字?我倏地抬起頭來,有不少同學也投了疑惑的眼神過來,這些眼神卻令我感到不恥,因為它們都似在嘲笑著我。同學的問候也讓我感到煩躁和挫敗,我也知道不能任由這些負面情緒滋生,想起靜觀帶給我的經驗,我便走到禮堂的佛陀面前,合上眼睛,靜觀起來。我專注調整自己的呼與吸,覺察到自己的情緒,因煩躁和緊張而生起的身體反應;慢慢回想種種負面情緒的來源,我明白到自己要以平常心接納每一次的經驗,放下自己對於成績的執着,也要學會與負面情緒共處。重新呼一口氣,感知到煩躁的感覺已經消散,也突然想起了佛家的一句話:「三千繁華,彈指剎那,百年過後,不過一捧黃沙。」(註1)況且,靜觀提醒我無常的本質,世事正因無常,才會有不絕的變化和驚喜,也令人生變得更有價值。

靜觀能夠幫助我明白心隨境轉的必然,也令我明白守住平常心是我一生要學習的課題。如實觀察當下的自己,明白凡事都有開花結果的一天,期待在每一天所體驗到的好與不好,這樣一想,心靈起的波瀾便越少,也越發平靜,正如《華嚴經》所說:「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註2),只要心定,就能將壓力轉化,塑造美好的人生。

註1:這句話出自歌手孫浩然,2017年6月27日發行的禪曲《悟》。

註2:此偈語出自《華嚴經‧夜摩宮中偈讚品第二十》。

(原文刊載於佛教黃鳳翎中學2020年10月《展翎姿彩》雙季刊)

Comments are closed.